跨境運輸體積重怎麼算?海運、空運、陸運計費比較
Mira    |    2025-07-20

【引言】在B2B國際貿易中,物流成本是影響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於外貿商家而言,精準掌握不同運輸方式的計費規則,尤其是關於貨物「體積」與「重量」的計算方法,是控制成本、優化供應鏈的重中之重。海運、空運和陸運作為主要的國際貨物運輸方式,其計費標準差異顯著,若未能充分理解,可能導致不必要的額外支出。本文將詳細對比分析這三大運輸方式的體積和重量計費算法,助力外貿商家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物流環境中做出明智決策。

一、計費重量的核心概念

在探討具體運輸方式的計費算法前,首先需明確幾個核心概念:

1. 實際重量(Gross Weight/Actual Weight)            

實際重量是指貨物及其包裝的實際毛重,通常通過稱重設備直接測量獲得,以公斤(kg)或公噸(t)為單位。

2. 材積(貨物體積)   

材積是指貨物的體積大小,反映貨物佔據的空間,通常以立方米(CBM)或立方公分表示。材積是一個物理量,通過測量貨物的長、寬、高計算得出:

材積 = 長 × 寬 × 高

材積體現的是貨物的空間尺寸,是體積重量計算的基礎。

3. 體積重量(材積重/Volumetric Weight)       

體積重量,也稱材積重,是基於材積通過一定換算係數折算出的「虛擬重量」,用於物流計費。由於運輸過程中,貨物佔用空間與實際重量可能不成正比,體積重量的引入是為了合理反映貨物對運輸資源的佔用。            
體積重量的計算公式通常為:

體積重量 = 長(cm)× 寬(cm)× 高(cm) ÷ 體積重係數

體積重係數因運輸方式和物流公司不同而異,常見的有5000、6000等。

4. 計費重量(Chargeable Weight) 

計費重量是承運人最終用於計算運費的重量。根據國際運輸慣例,計費重量取實際重量和體積重量兩者中的較大值。這樣做既保證了運輸空間的合理利用,也避免輕泡貨物因實際重量低而導致運輸成本不足。

二、國際空運的體積與重量計費算法

國際空運對貨物空間利用率要求極高,其計費規則也最為嚴格。

1. 體積計算與體積重係數

空運中體積重量的計算公式通常為:長(cm)× 寬(cm)× 高(cm) ÷ 6000。這意味著1立方米(CBM)的貨物在空運中通常被折算為約166.67公斤(即1CBM≈167kg)。

部分航空公司或國際快遞公司可能採用5000作為體積重係數(長(cm)× 寬(cm)× 高(cm) ÷ 5000)。因此,在預訂空運服務時,務必向承運商確認具體的體積重係數。

2. 計費重量的確定

空運的計費重量是實際重量和通過上述公式計算出的體積重量兩者中的較大者。例如,一票實際重量為95公斤,體積為1.2立方米的空運貨物,若按1:167的係數計算,其體積重量為1.2 × 167 = 200.4公斤。由於200.4公斤大於95公斤,因此該貨物的計費重量為200.4公斤。

3. 特點

空運因其快速性,對體積重的敏感度高,輕泡貨物的運費會顯著增加。

三、國際海運的體積與重量計費算法

國際海運主要分為整箱(FCL)和拼箱(LCL)兩種形式,其計費方式有較大差異。

1. 海運拼箱(LCL)的計費

海運拼箱業務對重貨和輕貨的劃分相對簡單。在我國,海運拼箱通常按照1立方米等於1噸(1CBM=1噸)的標準區分重貨和輕貨。

海運拼箱的運費計算主要基於貨物的體積(立方米,CBM),而不是重量。通常以「方」為單位計費,即貨物實際佔用的立方米數。

儘管主要按體積計費,但對於體積小但重量極大的貨物,海運拼箱也可能考慮重量。例如,當貨物的毛重(KG)除以體積(CBM)所得的比重小於或大於某個閾值時,可能會被定義為輕貨或重貨,但通常海運拼箱業務中重貨較少見,基本都是輕貨。

部分情況下,海運拼箱也會使用1CBM=167kg的換算標準來確定計費噸,這類似於空運中的毛重/體積重量計算方法。

2. 海運整箱(FCL)的計費

海運整箱通常是按集裝箱為單位進行報價和計費,而不是按貨物的具體體積或重量。例如,一個20英尺或40英尺的集裝箱,無論裡面裝載的貨物是滿載還是半載,其基本運費是固定的。

儘管按箱計費,但在裝箱時仍需注意貨物總重量不得超過集裝箱的最大載重限制,以確保運輸安全和合規。同時,最大程度地利用箱內空間也能提高運輸效率。

3. 特點

海運對體積重的敏感度相對較低,尤其是海運拼箱業務,更側重體積。但對於重貨,計費噸(Deadweight Tonnage, DWT)或測量噸(Measurement Tonnage, MT)的計算則基於貨物的重量或體積進行。

四、陸運的體積與重量計費算法

陸運(公路或鐵路運輸)的計費方式相對靈活,通常以實際重量為主,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會考慮體積因素。

1. 計費原則

陸運通常以貨物的實際重量(公斤或噸)作為主要的計費依據。如果貨物是散裝的,可直接通過稱重得到實際重量。

2. 體積重量的應用

當貨物體積較大但重量較輕(即「泡貨」)時,陸運承運商也可能引入體積重量進行計費。這與空運和國際快遞的邏輯類似,以防止大量輕泡貨物佔用車輛大量空間而運費過低。

陸運的體積重量計算公式與空運相似,即:長(cm)× 寬(cm)× 高(cm) ÷ 密度因子。這裡的「密度因子」根據不同的運輸公司和線路可能有所不同,常見的有5000或6000 cm³/kg。

3. 特點

陸運在計費上介於空運和海運之間,對體積和重量的綜合考量程度較高。對於大體積輕貨,體積重可能被啟用;對於重貨,則主要依據實際重量。

五、海運、空運與陸運計費算法對比總結

為B2B外貿商家清晰展現不同運輸方式的計費差異,以下表格進行對比:

计费项目国际空运/国际快递国际海运拼箱(LCL)陆运(公路/铁路)
计费基础实际重量与体积重量取大值通常以体积(CBM)为主,部分情况下会考虑重量通常以实际重量为主,轻泡货可能计算体积重量
体积重系数5000或6000(长×宽×高÷5000或6000)1CBM≈167kg或1CBM=1吨(区分重轻货)5000或6000(长×宽×高÷5000或6000),取决于承运商
主要单位千克(KG)立方米(CBM),吨(T)千克(KG),吨(T)
敏感度对体积重敏感度最高,轻泡货成本显著增加对体积敏感度高,轻泡货运费相对合理,重货通常按重量折算介于空海运之间,对体积和重量均有考量

注意事项:

尺寸测量:无论哪种运输方式,计算体积时务必以货物最大外包装尺寸为准。

特殊货物:危险品、冷藏品等特殊货物可能有额外的计费规定。

公司政策:不同的运输公司和目的地可能有不同的计费规则和密度因子,建议提前与承运商确认。

結語

理解海運、空運和陸運各自的體積與重量計費算法,是B2B外貿商家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升國際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對比分析,商家應根據貨物的具體屬性(輕重、體積大小)、時效要求和預算,靈活選擇最合適的運輸方式,並與物流商家充分溝通,確保計費的透明與合理性,最終實現物流效率與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 外貿郵件安全要注意什麼?釣魚防範、信箱檢測工具推薦

下一篇: 外貿企業郵箱平台有哪些特點?總結如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