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錯綜複雜的國際貿易中,一份關鍵文件常成為訂單成敗的隱形推手。某浙江五金出口商曾因 PI(形式發票)中的付款條款模糊,導致15萬美元貨款延遲3個月收回,險些引發資金鏈危機。作為國際貿易流程中的基石性文件,PI直接關係到訂單確認、款項安全與後續清關,是B2B外貿商家必須掌握的核心工具。
(1) 全稱:Proforma Invoice (形式發票)
(2) 定義:出口商在貨物發運或正式合同簽訂前,預先開具給進口商的非正式、估算性質發票,核心功能是清晰列明擬交易商品的關鍵資訊、交易條款及預估費用。
(1) 交易藍圖:買賣雙方就交易細節(品名、規格、數量、單價、付款方式等)達成初步共識的書面證明。
(2) “形式”屬性:不具備最終稅務結算效力,本質是具有臨時法律效力的報價確認文件。
(3) 約束力關鍵:進口商接受PI(如書面確認或支付定金)後,即成為約束雙方履行合同義務的依據。
在正式合同簽署前,PI是買方採購決策和賣方備貨生產的直接依據。其條款明確性直接決定訂單能否啟動,例如定金支付條款將觸發實際生產流程。
(1) 申請進口許可證:中東、非洲等多國海關要求憑PI申請進口許可。
(2) 外匯審批依據:中國等外匯管制國家需PI辦理購匯審批。
(3) 信用證開立基礎:銀行依據PI審核交易真實性並開立信用證。
PI中明確的定金比例(如30% T/T)是買方付款的直接法律依據,也是賣方啟動生產的先決條件。
將口頭協商的包裝要求、驗貨標準等細節書面化,避免後續糾紛。某深圳電子企業憑藉經客戶簽字的PI,成功追責因買方臨時修改規格導致的庫存損失。
特徵 | 形式發票 (PI) | 商業發票 (CI) |
---|---|---|
開具時間 | 交易前/合同簽訂前 | 貨物實際發運後 |
核心目的 | 確認細節、申請許可、觸發預付款 | 財務結算、報關納稅、最終付款 |
法律屬性 | 非正式財務單據 | 正式財務與稅務單據 |
清關作用 | 進口前申請許可/外匯 | 進出口報關必備核心單據 |
稅務屬性 | 不用于稅務申報 | 用于記賬、退稅、繳稅 |
本質區別:PI是交易的“計畫書”,CI是執行的“成果報告”。混淆兩者將導致清關失敗或收匯風險。
單據標題
必須在頁眉醒目位置標註 “Proforma Invoice” 字樣。
買賣雙方資訊
(1) 賣方資訊:公司全稱、法定地址、稅務登記號、聯絡方式
(2) 買方資訊:需與清關資料完全一致,含完整公司註冊地址
PI編號與日期
(1) 唯一編號規則(如PI2024US001)便於追蹤
(2) 開具日期決定報價有效期起始點
貨物描述
(1) 品名需採用海關可識別的通用名稱
(2) 強制標註HS編碼(如歐盟清關要求6位以上)
(3) 包裝細節包括總毛重/淨重、材積(影響海運計費)
價格條款
必須註明適用《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版本(如CIF Rotterdam INCOTERMS® 2020),避免費用分擔爭議。
付款條款
(1) 定金比例與支付截止日(如30% within 3 banking days)
(2) 尾款支付條件(如見提單複印件付款)
交貨資訊
包含起運港/目的港代碼(如SHA上海浦東機場)、最遲裝運日
銀行帳戶
完整SWIFT代碼及中間行資訊(避免匯款延遲)
有效期
明確標註“Valid until [日期]”應對匯率波動
法律效力聲明
尾部需註明:“買方簽章/付款即視為接受全部條款”
核心要點總結:PI管理三問三答
Q1:PI最核心的價值是什麼?
作為法律效力的臨時合同、啟動交易的鑰匙(定金/信用證依據)、規避風險的書面憑證。
Q2:哪些PI錯誤會導致重大損失?
HS編碼錯誤引發海關扣貨(如巴西罰款可達貨值60%)
付款條款模糊致尾款拖欠(案例:15萬美元延遲90天)
未標註“Proforma”屬性被誤作清關發票
Q3:如何確保PI有效性?
要素完整性(10大要素缺一不可)
單證一致性(與CI、提單等100%匹配)
動態維護(及時更新海關/銀行新政)
上一篇: 外貿黑話解析:實用專有名詞與縮寫說明,助你快速上手國際交易
下一篇: SaaS 是什麼?與 PaaS、IaaS 的差異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