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個月業績又快到了,我的新客戶在哪裡?」
「手上的名單都打爛了,總機一聽到我的聲音就掛電話,到底該怎麼辦?」
「老闆整天問新客戶在哪,但我連如何開發新客戶的第一步都不知道從何開始...」
如果你是業務,上面這些心聲,你是不是也天天在心裡吶喊?但說真的,開發新客戶,特別是「陌生開發」,真的沒有那麼玄。它不是靠運氣,而是一套有系統、有策略的科學方法。很多人之所以失敗,不是不夠努力,而是用錯了方法,一開始就走錯了路。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帶你從零開始,搞懂如何陌生開發的核心邏輯,教你怎麼建立一份真正有用的「陌生開發名單」,並把它變成源源不絕的「有效電話名單」。這不只是一篇理論文章,更是我親身驗證過的實戰手冊。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吧!
在我們深入討論如何開發新客戶的各種技巧之前,必須先搞定最源頭、也最關鍵的一件事:你的「陌生開發名單」。
很多菜鳥業務會犯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把「名單」跟「聯絡資訊」劃上等號。他們可能從網路上隨便抓個幾百筆公司電話,就興沖沖地開始打,結果自然是處處碰壁。
我必須很嚴肅地告訴你:一份高品質的陌生開發名單,絕對不只是一堆電話號碼。它應該是你精心篩選、研究過的「潛在客戶地圖」。這份地圖指引你,誰最可能需要你的產品/服務、你該找誰談、以及你該用什麼角度切入。沒有這份地圖,你的所有努力,都像在沒有羅盤的大海中航行,註定徒勞無功。
那問題來了,這份關鍵的名單,到底從哪裡來?別擔心,管道比你想像的還多。我把它們分成幾種類型,你可以根據你的產業和資源來選擇:
名單類型 | 來源管道 | 優點 | 缺點 |
---|---|---|---|
公開資訊 | 1. 政府網站: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服務、各縣市的建管處資料。 2. 產業黃頁:例如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的會員名錄。 3. 展覽資訊:國內外大型展覽的參展商或訪客名單(若有公布)。 | 免費、量大、具備一定的可信度。 | 資料可能過時、資訊較為基礎,需要大量時間整理和篩選。 |
付費取得 | 1. 數據公司:專門銷售企業名錄的公司。 2. 市調機構:提供特定產業報告與廠商資料。 3. 媒體合作:與產業媒體或雜誌合作,取得其訂戶或會員資料。 | 資料通常較新、已初步分類,節省時間。 | 成本較高、名單可能被多家公司重複使用,競爭激烈。 |
自主開發 | 1. 社群平台:LinkedIn、Facebook 社團、LINE 社群。 2. 線上搜尋:利用 Google Map、關鍵字搜尋特定區域或行業的公司。 3. 線下情報:參加產業研討會、公會活動,親自交換名片。 | 精準度最高、獨佔性強、競爭者少。 | 極度耗時耗力,初期成果較慢。 |
業務銷售技巧的第一課,就是學會靈活運用這些客戶名單來源。我個人最推薦的是「公開資訊+自主開發」的混合模式。先用公開資訊建立一個廣泛的基礎名單,再透過自主開發去深化、驗證和篩選,找出那些含金量最高的潛在客戶。
拿到名單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判斷它的「有效性」。一份無效的名單,比沒有名單更可怕,因為它會浪費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以下是我用來判斷一份 B2B 陌生開發名單是否有效的幾個標準:
產業相關性 (Industry Relevance):這家公司所在的產業,真的需要我的產品嗎?他們的業務模式和我的解決方案匹配嗎?舉例來說,如果你是賣冷凍倉儲設備的,那去找一家軟體公司,基本上就是白費力氣。
目標客群輪廓 (Ideal Customer Profile, ICP):這家公司的規模(員工人數、年營收)、地理位置、發展階段,是否符合我設定的理想客戶樣貌?賣給中小企業的策略,跟賣給上市公司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關鍵決策者資訊 (Key Decision-Maker):名單上有沒有提供關鍵人物的聯絡方式?在 B2B 銷售中,你找的是「有權力做決定」和「有預算」的人。如果你只知道總機電話,那這份名單的價值就先打五折。你需要的是採購經理、廠長、研發主管,甚至是總經理的資訊。
資料新鮮度 (Data Freshness):這份資料是何時更新的?三年前的有效電話名單,到了今天可能超過一半都變成了空號或離職人員。在打電話前,我習慣會先上網查一下這家公司最近有沒有新聞、官網是否還在運作,做個基本查證。
需求觸發信號 (Trigger Events):這是我認為最高級的篩選方式。這家公司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事件」,讓他們產生了購買需求?例如:公司剛拿到一筆新的融資、正在擴廠、發布了新產品、在徵特定職位的員工(例如:徵求倉管,代表可能有倉儲管理的需求)。這些信號,是你最好的銷售開場白切入點。
台灣的商業環境有其獨特性,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人情網絡和在地連結非常重要。因此,在建立陌生開發名單時,有幾個「眉角」你一定要注意:
善用「經濟部商工登記」:這是台灣業務的寶庫。你不只可以查到公司的基本資料,更重要的是能看到「董監事名單」。在很多中小企業,老闆或老闆娘就是最終的決策者。
注意「工業區」:台灣有非常多規劃完善的工業區,例如新竹科學園區、中部科學園區、各大縣市的工業區。你可以直接鎖定特定工業區,用地圖搭配關鍵字進行地毯式搜索,這是非常高效的潛在客戶開發管道。
人情味的威力:有時候,最好的名單來自於你現有客戶的轉介紹。在台灣做生意,「信任」是基石。一個老客戶的推薦,勝過你打一百通陌生電話。所以,在服務好既有客戶的同時,別忘了適時請他們幫忙介紹。
建立一份高品質的陌生開發名單,是一項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客戶資料整理技巧。它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你持續更新、優化的動態過程。當你把這一步做扎實了,後面的業務開發技巧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好的,現在你手上已經有了一份經過初步篩選的陌生開發名單,接下來呢?這一步,我們要談的就是如何開發新客戶的具體執行步驟與策略。
很多業務員在這裡會很掙扎:我應該直接殺過去做業務陌生拜訪,還是先打電話?我的開發流程該怎麼設計?別急,我們一步步來拆解。
業務陌生拜訪 (Cold Visit) 和 電話開發 (Cold Call) 是兩種最經典的開發模式,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關鍵在於你的產品/服務類型、客戶產業以及你的個人風格。
我做了一張比較表,讓你一目了然:
比較項目 | 電話開發 (Cold Call) | 陌生拜訪 (Cold Visit) |
---|---|---|
主要優點 | 高效率:一天可以接觸數十位潛在客戶。 低成本:無需交通時間與費用。 | 高影響力:面對面溝通,更容易建立信任和人情連結。 資訊豐富:能親眼觀察公司環境、規模與氛圍。 |
主要缺點 | 容易被拒絕:對方看不到你,掛電話沒有心理負擔。 傳遞資訊有限:無法展示實體樣品或複雜的簡報。 | 極度耗時:一天可能只能拜訪 2-3 家。 被擋在門外的風險高:很容易被總機或警衛攔下。 |
適用情境 | 1. 產品/服務相對標準化,容易說明。 2. 目標客戶地理位置分散。 3. 開發初期,需要大量篩選潛在客戶時。 | 1. 高單價、複雜的產品/服務,需要詳細解說。 2. 目標客戶集中在特定區域(如工業區)。 3. 產品需要現場展示或示範。 |
台灣市場建議 | 非常適合做為初步篩選和預約拜訪的工具。先透過電話確認對方是目標客戶且有初步意願,再安排拜訪,能大幅提升效率。 | 適合在已經透過電話或其他方式建立初步聯繫後進行。直接的「純陌生」拜訪成功率較低,但若是鎖定店面、工廠等,仍有其價值。 |
我的建議是:「電話為體,拜訪為用」。將電話開發當作你的「空中偵察機」,用來掃描廣大的市場,找出有價值的目標;將陌生拜訪當作你的「地面特種部隊」,在鎖定目標後,進行精準打擊。
成功的業務開發,絕對不是隨心所欲的。你需要一個清晰、可複製的銷售跟進流程。這個流程就像一個漏斗,把大量的潛在客戶倒進去,經過層層過濾,最終流出真正的訂單。
一個基礎但非常有效的 B2B 潛在客戶開發流程,我稱之為「R-T-N-P-F 流程」:
R - 研究 (Research):在接觸任何一個潛在客戶前,花 10-15 分鐘研究他。看公司官網,了解他們的產品、服務和客戶是誰。上 LinkedIn 找關鍵聯絡人,了解他的職位和背景。Google 公司最近的新聞,找尋可以切入的話題。這個步驟是提升你銷售開場白成功率的關鍵!
T - 接觸 (Touch):進行第一次接觸。這可以是電話、Email,甚至是 LinkedIn 訊息。目標不是「成交」,而是「引起興趣」和「取得進行下一步的許可」。你的開場白必須在 30 秒內傳達:你是誰?你為什麼找他?你能帶給他什麼價值?
N - 需求探詢 (Needs Discovery):當對方願意跟你多聊幾句時,恭喜你,你已經成功了一半。這個階段,你的角色不是推銷員,而是「顧問」。閉上你的嘴,打開你的耳朵。透過提問,深入了解對方的痛點、挑戰和目標。例如:「目前在 XX 方面,您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對貴公司會有什麼幫助?」
P - 提案 (Proposal / Presentation):根據你探詢到的需求,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不要只是介紹產品功能,而是要強調你的方案如何「解決他的痛點」。把「我們的產品有 A, B, C 功能」轉換成「因為您提到了 X 挑戰,我們的 A 功能正好可以幫您省下 Y 成本,提升 Z 效率」。
F - 跟進 (Follow-up):B2B 銷售很少一次成交。持續、專業的客戶跟進策略是銷售成交率提升的保證。每次接觸結束時,都要約定好下一次聯繫的時間和目的。例如:「林經理,我下週三早上再打給您,跟您確認一下內部討論的狀況,您看方便嗎?」這讓你的每一次跟進都師出有名,而不是騷擾。
當你開始執行這個流程時,會發現時間永遠不夠用。這裡分享幾個我私藏的效率提升技巧:
時間區塊法 (Time Blocking):把一天的時間切成好幾個區塊。例如,早上 9:30-11:30 是「黃金通話時間」,專心打電話,不做其他事。下午 2:00-4:00 是「客戶研究與 Email 時間」。這能讓你保持專注,避免被雜事打斷。
善用 CRM 系統:這不是我在打廣告,而是真心話。當你的名單一多,只靠 Excel 和腦袋是絕對不行的。一個好的 CRM 系統可以幫你管理業務名單管理、記錄每一次的互動、設定跟進提醒。它就像你的第二個大腦,讓你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潛在機會。
建立你的「話術庫」:把成功的電話行銷話術、Email 範本、反對問題的應對方式,全部記錄下來,建立你自己的知識庫。這能讓你面對各種情況都游刃有餘,而不是每次都重新思考。
記住,如何開發新客戶的關鍵在於「系統化」和「紀律」。有了清晰的流程和高效的工具,你才能在日復一日的開發工作中,保持穩定且持續的產出。
前面我們談了觀念和策略,現在我們要進入如何陌生開發的「實戰環節」。這部分,我會把從第一次接觸到最終成交的完整流程拆解開來,給你最直接、最可以上手的方法。
第一次接觸,無論是電話還是拜訪,你的前 30 秒就決定了生死。一個好的銷售開場白,目標不是推銷,而是「破冰」和「建立初步信任」。
一個失敗的開場白範例:
「喂,林經理您好,我是 XX 公司的王大明,我們公司是做 CRM 系統的,想跟您介紹一下我們的產品,請問您現在有空嗎?」
(對方內心 OS:又是推銷電話...沒空!嘟嘟嘟...)
一個比較好的開場白範例:
「林經理您好,我是 XX 公司的王大明。我看到貴公司最近在 104 上徵求國外業務人員,想必是公司的外銷訂單持續在成長,先恭喜您!」
(對方內心 OS:喔?他有關注我們公司?聽聽他想說什麼...)
看到差別了嗎?成功的關鍵在於「客製化」和「給予價值」。這裡有幾個建立信任的實用方法:
證明你做過功課:開頭就提到你對他們公司的了解,例如最近的新聞、徵才訊息、官網上的一段話。這會讓對方覺得你不是在亂槍打鳥。
找到連結點:如果你們有共同的連結(例如:同一個公會的會員、共同的 LinkedIn 聯絡人、或是你也是他們產品的愛用者),一定要提出來。
姿態放低,語氣誠懇:你是在「請求」對方給你一個機會,而不是在「要求」他聽你說話。使用「請教」、「了解」、「學習」等詞語,會比「介紹」、「說明」來得更讓人舒服。
先給予,再索取 (Give before you take):你可以提供一些對他有價值的資訊,例如一篇相關的產業報告、一個你觀察到的市場趨勢等,以此作為交流的起點。
B2B 銷售的黃金法則:Fortune is in the follow-up(財富藏在跟進裡)。根據統計,80% 的成交,都發生在第 5 次到第 12 次的跟進之後。但超過半數的業務員,在被拒絕 1-2 次後就放棄了。
這就是你脫穎而出出的機會!但跟進不是死纏爛打,而是一種持續傳遞價值的藝術。
有效的客戶跟進策略:
多管道接觸 (Multi-channel Touchpoints):不要只會打電話。結合 Email、LinkedIn、LINE,甚至偶爾寄送手寫卡片或產業資訊,從不同角度加深客戶對你的印象。
設定跟進節奏 (Follow-up Cadence):規劃好你的跟進頻率。例如:
Day 1: 初次電話 + 會後總結 Email
Day 3: 在 LinkedIn 上加對方為好友
Day 7: 分享一篇對他有幫助的相關文章
Day 14: 再次電話跟進,詢問內部討論進度
...依此類推,直到有明確結果為止。
每次跟進都要有「理由」:不要再問「喂,林經理,上次那件事考慮得怎麼樣了?」。你應該說:「林經理您好,我上次跟您提過的那個問題,我這邊剛好看到一篇文章在深入探討,覺得對您可能有幫助,寄到您的信箱了,想跟您說一聲。」
利用 CRM 做好記錄:每一次的互動內容、對方提到的關鍵點、下次跟進的待辦事項,都要鉅細靡遺地記錄在 CRM 系統裡。這能確保你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銷售跟進流程中,不會遺漏任何細節。
在陌生開發的路上,有幾個坑是最多人掉進去的。我把它們列出來,你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避開:
【誤區一:話說得太多】
症狀:一逮到機會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自家產品有多好,完全不給對方說話的機會。
解法:記住「二八法則」,80% 的時間用來聆聽和提問,20% 的時間才是你說話的時候。你的目標是了解對方,而不是展示自己。
【誤區二:一次就想成交】
症狀:第一次接觸就急著報價、談價格,想盡快拿到訂單。
解法:放慢腳步。如何陌生開發的精髓在於建立關係。先專注於建立信任、探詢需求,成交是水到渠成的事。
【誤區三:害怕被拒絕】
症狀:電話拿起來又放下,想到要被掛電話就心生恐懼,遲遲不敢行動。
解法:調整心態。被拒絕是陌生開發的「日常」,不是針對你個人。每一次拒絕,都代表你離下一個「YES」更近了一步。把每一次失敗都當成學習的機會,分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誤區四:放棄得太快】
症狀:打了一次電話、寄了一封郵件沒回應,就直接把這個客戶歸類為「無效」,從此不再聯絡。
解法:這是我前面強調過的,堅持跟進!對方可能只是剛好在忙、還沒看到。只要你判斷他是你的目標客戶,就值得你用有價值的方式,持續跟進至少 6-8 次。
新客戶挖掘方法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耐心、專業和堅持,是你最重要的武器。
在所有開發工具中,「電話」依然是最直接、最高效的破冰利器之一。但前提是,你手上要有一份「有效電話名單」,並且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它。
這一章,我們就來深入探討,如何陌生開發中的電話實戰技巧。
我們在第一章已經談過客戶名單來源,這裡我們聚焦在「電話名單」。除了前面提到的管道,我再補充幾個實用的:
舊客戶資料庫:你公司過去可能累積了大量曾經詢問過、但最終沒有成交的「冷名單」。這些人已經對你有初步認識,重新活化他們的成本,遠低於開發全新的客戶。
網路爬蟲工具:市面上有一些合規的工具,可以幫你從特定網站(如 B2B 平台、黃頁網站)抓取公開的公司聯絡電話。
社群媒體深挖:在 LinkedIn 的公司頁面,有時候會列出分機號碼或部門聯絡方式。
拿到名單後,最重要的動作是「篩選與驗證」,以提高你的冷名單轉化率。
我的篩選 SOP:
(1)初步機篩:用 Excel 或 CRM 工具,刪除明顯格式錯誤、重複的資料。
(2)網路快篩:隨機抽取 10% 的名單,丟到 Google 搜尋,看看公司是否還存在、業務是否相關。如果錯誤率太高,代表整份名單品質堪憂。
(3)分級標籤:根據你對公司的初步研究,將名單分為 A、B、C 三級。
A 級 (必攻):完全符合你的理想客戶輪廓,有明顯需求信號。
B 級 (可試):產業、規模符合,但需求不明確。
C 級 (後備):相關性較低,有空再聯絡。
(4)集中火力:優先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在 A 級名單上。
電話拿起來了,具體該怎麼說?這裡提供一些電話行銷實戰案例中驗證有效的技巧。
(1)突破總機/秘書(守門員 Gatekeeper)
總機的職責就是過濾推銷電話。你不能把他當敵人,而是要讓他成為你的「盟友」。
技巧一:請求協助的語氣
(NG):「請幫我轉採購部林經理。」
(OK):「X 小姐您好,我這邊想請教一下,關於原料採購這部分,主要是哪位主管在負責?不知道您方不方便給我一些指引?」
技巧二:展現專業與自信
說話要清晰、不卑不亢。如果你聽起來像個沒自信的推銷員,對方自然會擋你。說出你的姓名和公司,然後直接說明你想找的人和事由,好像你本來就預期會被接通一樣。
技巧三:提供模糊但重要的事由
(NG):「我想跟他介紹我們的產品。」
(OK):「我姓王,是 XX 公司的。上週跟你們家李副總在一個會議上聊過,他建議我針對貴公司第二季的新產線計畫,聯繫一下林經理。」(前提是你要真的有這件事,誠信是底線)
(2)黃金 15 秒開場
接通決策者後,你只有 15-30 秒的時間抓住他的注意力。參考我們在上一章提到的開場白技巧,快速傳達三件事:
你是誰 (Who you are)
為何找他 (Why you're calling him specifically)
你能提供什麼價值 (What's in it for him, WIIFM)
(3)電話行銷話術的結構 (Script Structure)
一個好的電話行銷話術不是逐字稿,而是一個框架,讓你可以靈活應對。
開場 (Opener):破冰,建立連結。
價值陳述 (Value Proposition):用一句話說明你能解決什麼問題。例如:「我們主要協助像貴公司一樣的外銷廠商,透過系統化管理,將客戶跟進效率提升 30%。」
探詢提問 (Qualifying Questions):問 1-2 個關鍵問題,確認他是不是你的目標客戶。例如:「想請教一下,目前貴公司在管理海外客戶資料時,主要都是用什麼方式呢?」
設定下一步 (Call to Action):電話的目的不是成交,而是「約定下一步」。可能是約一個 15 分鐘的線上會議、寄送詳細資料,或是預約拜訪。
打電話最怕被當成騷擾。電話開發注意事項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尊重」。
選對時間:避開週一早上(最忙)和週五下午(準備下班)。一般來說,週二到週四的上午 10-11 點、下午 2-4 點是比較好的時段。
開頭就詢問意願:「林經理您好,現在跟您說話方便嗎?大概只會佔用您一分鐘的時間。」給對方一個選擇權,會讓他感覺受到尊重。
被拒絕也要保持禮貌:如果對方明確表示沒興趣或在忙,優雅地道謝並結束通話。「好的,了解了。不好意思打擾您,謝謝您寶貴的時間。」留下好印象,下次或許還有機會。
語音留言的技巧:如果轉入語音信箱,不要直接掛掉。留下一段簡潔、專業的留言,包含你的姓名、公司、電話,以及一個讓他好奇的「鉤子」。「林經理您好,我是 XX 公司的王大明。我看到貴公司最近...,有個想法也許能幫助您...,我的電話是...,再麻煩您了。」
一份有效電話名單,搭配上專業、有策略的電話行銷實戰技巧,將會是你開發新客戶最強大的引擎。
答:管道很多元!你可以從免費的政府公開資訊(如經濟部商工登記)、產業公會名錄、展覽參展商下手;也可以考慮付費向數據公司購買;或是透過 LinkedIn、產業論壇、線下活動等方式自主開發。最好的策略是混合使用,先用公開資訊建立廣泛名單,再用自主開發深耕高潛力客戶。
答:有幾個關鍵指標:產業相關性(是不是你的目標產業)、目標客群輪廓(公司規模、地點是否符合)、關鍵決策者資訊(有沒有找到對的人)、資料新鮮度(資料是否過時),以及最重要的需求觸發信號(公司最近是否有擴廠、徵人等動態)。一份好的名單,不是只有電話,而是包含這些有價值的情報。
答:這取決於你的產業和產品複雜度。簡單的產品可能幾週內就能成交,但高單價、複雜的 B2B 解決方案,從初次接觸到成交,歷時 3 到 6 個月甚至一年都很常見。重點不在於快,而在於你的銷售跟進流程是否專業、持續。
答:沒有絕對的好壞,要看情境。電話開發效率高、成本低,適合做為大量篩選和初步接觸的工具。陌生拜訪影響力強,容易建立信任,適合在高潛力客戶或需要產品展示時使用。我個人的建議是「電話先行,預約拜訪」,將兩者結合,效益最大化。
答:關鍵在於「加溫」。不要拿到名單就直接打。先做足研究,找到客製化的切入點。在接觸過程中,專注於提供價值、探詢痛點,而不是急著銷售。並設計一套有耐心的多管道客戶跟進策略,持續在客戶面前曝光,慢慢地將冷名單轉化率提升。
答:除了電話和拜訪,在台灣,LinkedIn 對於開發中大型企業和外商的專業人士非常有效。針對特定產業,參加由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外貿協會(TAITRA)或各大公會舉辦的研討會和媒合會,是建立人脈和挖掘機會的好地方。另外,善用 Google Map 鎖定工業區進行地毯式搜索,也是很務實的潛在客戶開發管道。
答:不要想著背稿子!先建立一個「框架」:我是誰 -> 我為何找你(客製化理由)-> 我能帶來的價值 -> 請求下一步許可。平時多聽銷量好的前輩怎麼講電話,把好的電話行銷話術和應對方式記錄下來,建立自己的「話術庫」。最重要的,是對著鏡子或朋友多多練習,讓你的話術聽起來自然、真誠。
答:成交只是關係的開始。要做到好的新客戶維護,你需要:定期關心(不只是在要續約時才出現)、持續提供價值(分享對他有益的產業新知)、主動詢問使用狀況並解決問題,以及最重要的,信守承諾。把他當成事業夥伴,而不只是訂單來源,他未來才可能為你帶來更多轉介紹的機會。
看到這裡,相信你對如何開發新客戶、如何陌生開發,以及如何建立和使用陌生開發名單與有效電話名單,都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
讓我為你快速回顧一下今天的核心觀點:
基礎決定高度:一份高品質、經過研究篩選的陌生開發名單,是你所有成功開發工作的基石。
流程創造穩定:建立一套清晰、可執行的客戶開發流程(R-T-N-P-F),能讓你擺脫靠感覺做事的窘境,實現可預測的業績增長。
關係先於銷售:陌生開發的核心是「建立信任」。專注於了解客戶的痛點並提供價值,而不是急於推銷你的產品。
跟進是決勝點:絕大多數的成交都來自於持之以恆的專業跟進。善用多管道、有策略地保持聯繫,直到開花結果。
工具是你的翅膀:善用 CRM 系統等工具進行業務名單管理和客戶資料整理技巧的實踐,能讓你的效率倍增,事半功倍。
理論都懂了,最重要的是「行動」。紙上談兵永遠無法帶來訂單。我建議你,從今天開始,就為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行動計畫:
【你的陌生開發啟動計畫】
1. 本週目標 - 建立名單:確定你的理想客戶輪廓(ICP);選擇 1-2 個客戶名單來源管道;在本週末前,整理出至少 50 筆潛在客戶名單,並標示出 10 家 A 級目標。
2. 下週目標 - 制定流程與初次接觸:為這 10 家 A 級目標,完成初步的客戶研究;設計你的「黃金 15 秒」銷售開場白;規劃好你的電話與 Email 電話行銷話術草稿;開始對這 10 家公司進行第一次接觸。
3. 持續行動 - 拜訪/電話開發與跟進:根據初次接觸的結果,安排後續的電話深談或業務陌生拜訪;為每一個接觸過的客戶,設定好下一次的客戶跟進策略與時間點;每天記錄你的開發活動與成果,並持續優化你的方法。
新客戶維護與開發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但也是身為業務最有成就感的旅程。路上的確會有挫折和拒絕,但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保持專業與熱情,每一次的嘗試都會讓你離成功更近。
別再猶豫了,現在就捲起袖子,開始打造你的客戶帝國吧!
下一篇: 2025 EDM 行銷完全指南:從零開始建立高轉換的電子報行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