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貿易的競技場中,成功的銷售不僅僅取決於產品力與價格優勢,更依賴於一套精準、專業且具備戰略思維的銷售技巧與話術。許多外貿業務人員面臨的困境——開發信沉入大海、報價後杳無音訊、客戶持續壓價——其根本原因往往並非產品本身,而在於溝通的效能與深度。
本文旨在提供一個系統化的分析框架,將自身定位為資深外貿顧問,從核心價值、關鍵原則到場景應用,深度剖析如何建構並執行高效的銷售技巧與話術,將您從單純的產品推銷員,轉變為客戶信賴的戰略合作夥伴與問題解決專家。
在探討具體方法論之前,必須首先建立一個正確的認知:專業的銷售技巧與話術並非一套僵化的台詞,而是一個動態的溝通戰略框架。其核心價值體現在建立信任、傳遞價值,並最終驅動決策。
將銷售話術理解為照本宣科的腳本,是 B2B 銷售領域最普遍的誤解。一套有效的銷售話術,其本質是一個靈活的「溝通框架」。此框架旨在預先規劃不同銷售階段的核心目標、關鍵提問、價值呈現方式以及異議處理預案。它賦予業務人員在面對未知情境時的從容與自信,確保每一次溝通都具備明確的戰術意圖,而非淪為無感情的產品介紹機器。B2B 交易的長週期與高客單價特性,決定了客戶尋求的是能夠共創價值的長期夥伴,而非僅會背誦產品規格的銷售員。
信任是 B2B 銷售的基石。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銷售話術,本身即是專業度的體現。它向潛在客戶傳達了兩個關鍵信號:第一,您尊重他的時間;第二,您對他的業務與潛在挑戰進行了預先研究。
當您的開場從「您好,我是XX公司的業務,我們銷售...」轉變為「王經理,我注意到貴司近期正積極拓展歐洲市場,根據我們的經驗,許多同行在此過程中會面臨清關延遲的挑戰。我們恰好擁有幫助企業解決此類問題的成功案例。」——這種基於調研的精準切入,是建立專業信任的第一步,也是區分您與其他海量開發信的關鍵。
真實案例: 一句關鍵話術讓對方願意多聽三分鐘
我的一位同事曾長期跟進一家歐洲大型零售商的採購總監,但屢次被對方以「已有穩定供應商」為由拒絕。在一次關鍵通話中,他調整了陌開話術,說道:「我知道您非常忙碌,且已有長期合作夥伴,對此我完全理解。我今天致電並非旨在推銷,而是想與您分享一個我們幫助同業『在不增加採購單價的前提下,將倉儲成本降低20%』的具體案例。僅需您三分鐘,若您認為資訊無價值,我保證不再打擾。」
對方短暫沉思後回應:「可以,你說。」這寶貴的三分鐘,最終開啟了一筆年度百萬美金的訂單。這個案例完美詮釋了銷售技巧與話術的真正力量:從「推銷產品」的思維,轉變為「提供價值」的思維。
陌生開發(Cold Outreach)是外貿業務的必經之路,也是成功率最具挑戰性的一環。有效的陌生開發話術能夠在初期高效篩選目標客戶,並顯著提升轉化率。
「不需要」、「在忙」、「先發資料」——這些看似直接的拒絕,其潛台詞是:「你未能在我分配給你的30秒注意力時間內,證明這件事與我高度相關。」決策者每日接收海量的銷售資訊,時間是他們最寶貴的資產。若您的陌開話術無法在第一時間觸及其利益點或痛點,被拒絕便是可預期的結果。
無論是電話、郵件還是社交媒體,開場白必須在30秒內清晰傳遞三大核心資訊:
身份定位 (Who you are?): 簡潔、專業的公司與個人介紹。
建立關聯 (Why you?): 證明您進行了背景研究,此次溝通是基於特定洞察,而非隨機群發。
價值主張 (What's in it for me?): 這是最關鍵的一環。直接闡明您能為對方帶來的潛在利益或解決的潛在問題。
以下是基於實戰驗證,針對不同平台的陌生開發話術框架範例:
平台 | 類型 | 範例話術框架 |
---|---|---|
電話 | 痛點導向 | 「陳經理您好,我是 OKKI CRM 的 Peter。我注意到貴公司是台灣經貿網上活躍的精密機械出口商,想向您請教一個問題:許多同行在管理跨國客戶資料時,普遍反映存在數據孤島與協作效率低下的問題,不知貴司是否也面臨類似挑戰?」 |
成功案例 | 主旨: 關於 [客戶公司名] 提升30%訂單處理效率的一個策略 內文:「Hi [客戶姓名], 我們近期協助 [某知名同業] 透過實施我們的解決方案,在三個月內將其跨國訂單處理效率提升了30%。鑑於您在 [客戶產業] 的領導地位,我認為此案例中的策略或許能為貴司帶來啟發。請問您本週是否方便安排15分鐘線上會議,我為您做一簡要說明?」 | |
共同連結 | 「Hi [客戶姓名], 我看到我們都與 [共同聯絡人姓名] 有連結。我的專業領域是協助台灣傳統產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特別是在優化東南亞市場的客戶關係管理方面。相信我們的經驗對貴司的業務拓展有所助益。不知您是否有興趣就此議題進行簡短交流?」 |
頂級的銷售顧問,其溝通時長中「問」永遠多於「說」。在成功引發對方興趣後,切忌立刻轉入產品介紹模式。應採用開放式問題,引導對方主動闡述其業務現狀與痛點:
「想請教,在當前的銷售團隊管理流程中,您認為哪個環節最耗費管理精力?」
「如果存在一種方法,能讓您實時掌握每個潛在客戶的跟進階段與轉化概率,您認為這對您的營收預測有多大幫助?」
「除了價格因素,您在評估新供應商時,最為看重的三大核心能力是什麼?」
通過精準提問,您的角色將從「銷售員」順利過渡到「顧問」,從而觸及客戶的深層次、戰略性需求。
銷售流程中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戰術目標,因此,您的銷售技巧與話術必須具備相應的適應性與策略性。
此階段的核心目標並非成交,而是「建立專業連結」與「獲取進行下一步的許可」。
您:「林副總您好,我是 OKKI CRM 的 Jacky。冒昧致電,我近期拜讀了您在 LinkedIn 上關於全球供應鏈管理的文章,觀點非常深刻。我們公司專注於協助像貴司這樣的電子零組件製造商,通過系統化管理優化供應鏈韌性。我今天只希望能占用您一分鐘,就此議題向您請教一兩個問題,不知是否方便?」
戰術解析: 此話術傳遞了四重信號:① 我做過功課(拜讀過您的文章);② 我認可您的專業權威;③ 我鎖定您的核心業務領域(供應鏈管理);④ 我極度尊重您的時間(只求一分鐘)。
主旨: 一個關於 [客戶公司名] 降低15%採購成本的策略建議
內文:
「Hi [客戶姓名],
我在 [某行業展會官網] 上了解到您是貴司的採購負責人。
我們服務的許多 [客戶產業] 客戶(例如 [知名客戶A]),過去普遍面臨因原物料價格波動導致的採購成本失控問題。通過實施我們的 [您的解決方案],我們成功協助他們將平均採購成本穩定降低了15%。
附件是一份簡要的策略說明。若您認為此議題對貴司有價值,我非常樂意與您安排一次15分鐘的線上會議,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祝 商祺!」
LinkedIn 作為專業社交平台,溝通應更為正式,可參考 Email 範本。WhatsApp 則更適用於已在其他場合(如展會)建立初步聯繫的後續跟進,尤其在拉美、中東等市場。
「Hi [客戶姓名], this is Peter from OKKI. It was a pleasure connecting with you at the trade show last week. Hope you had a productive trip. I'm following up on our conversation regarding customer data management. Are you available for a brief 10-minute call this week to explore this further? 」
重點: 快速、友好、提醒共同記憶點,並包含一個清晰、低門檻的行動呼籲(Call to Action)。
客戶已讀不回或陷入比價僵局,是此階段的核心挑戰。銷售話術的目標應聚焦於「創造稀缺性/緊迫感」與「重申差異化價值」。
避免使用「請問您考慮得怎麼樣了?」等被動式提問。每一次跟進都應提供新的價值。
提供新資訊:「王經理,關於上次我們討論的晶片短缺問題,我們剛發布的供應鏈預測報告指出,下季度情況可能加劇。報告已附上供您參考,或許我們可以討論如何為此提前佈局。」
創造稀缺性/時效性:「李總,特此提醒,上次為您申請的專案優惠價格有效期至本月底。由於下月起原物料成本將上調,故此通知。」
分享相關成功案例:「Hi Sarah, 針對上次您提到的庫存管理難題,我們另一家客戶 [客戶B] 也曾面臨類似挑戰。附件是他們導入我們系統後的改善成效分享,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當客戶拋出「別家的報價更低」,切忌立刻陷入價格戰。應將對話焦點從「價格(Price)」引導至「價值(Value)」和「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您可以這樣回應:「經理,我完全理解您對成本控制的重視。為了協助您進行全面的評估,可否請教一下,對方報價除了產品本身,是否也包含了諸如付款條件、售後保固、技術支援與教育訓練等服務?我們的報價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其中包含了 [強調您的獨特價值,如:台灣團隊在地支援、系統終身免費升級、24小時緊急響應機制],旨在確保您長期的運營效益與投資回報。」
此銷售話術旨在引導客戶進行綜合價值評估,而非單純的價格比較。
臨門一腳,最忌客戶猶豫。此階段的銷售技巧與話術需精準處理異議,果斷推動成交。
「價格太高了」: 本質是「價值感知」未達到價格水平。
「我需要跟老闆/團隊討論一下」: 您眼前的聯繫人可能非最終決策者,或他需要更多「彈藥」去說服內部。
「你們先把報價單寄來我看看」: 對方可能僅在收集資訊比價,或處於極早期了解階段。
異議類型 | 應對話術與戰術技巧 |
---|---|
價格太高 | 切忌直接降價。 首先進行診斷式提問:「感謝您的坦誠。想請教,您所指的『高』,是相較於您的預算,還是相較於其他供應商的方案?」 隨後,重申價值:「我們的定價反映了 [強調產品品質、服務、品牌信譽等]。如果預算確實存在剛性約束,我們也可以探討調整方案配置,例如 [提供替代方案B],看是否能更貼近您現階段的需求。」 |
需要內部討論 | 成為他的「內部盟友」。「完全理解,這是一個重要決策。為了讓您的內部溝通更高效,我已為您準備了一份面向決策層的ROI分析報告與同業成功案例。或者,如果您方便,我是否能榮幸地參與您們的內部會議,用15分鐘直接解答管理層的疑問,以加速決策進程?」 |
先寄報價單 | 切忌立即發送。「報價單我一定會提供。但在那之前,為確保這份報價對您具備真正的參考價值,而非一組無效的數字,可否請您花三分鐘,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您預計的採購規格、數量及期望交期?這樣我才能為您量身定制最精準的方案。」 |
身為立足台灣、面向全球的業務人員,深刻理解並適應跨文化溝通的差異,是將陌生開發話術效能最大化的關鍵。
東方文化中普遍的謙遜與委婉,在某些「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中,可能被誤解為不專業或缺乏自信。反之,過於直接的表達方式,則可能在重視人際關係的「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市場中引發冒犯。因此,動態調整溝通風格是我們的核心功課。
歐美客戶 (尤其美、德): 典型的低語境文化代表,極度重視效率、邏輯與數據。您的銷售話術必須直接、簡潔、以結果為導向。減少寒暄,多談投資回報率(ROI)分析。「我們的方案能為您節省20%的運營成本」,遠比「我們的產品質量卓越」更具說服力。
東南亞客戶: 此區域為高語境文化的大熔爐,人際關係(Relationship)至關重要。陌開話術應更具耐心,從建立個人關係入手。他們更看重供應鏈的彈性、客製化能力以及供應商的長期承諾。
拉美客戶: 熱情奔放,信奉「先做朋友,再做生意」。Email 回覆率普遍偏低,WhatsApp 或電話聯繫更為有效。在銷售話術中可增加個人化關懷,建立私交是業務成功的催化劑。同時需認知到其商業節奏可能較為緩慢,並保持耐心。
在地案例: 一句話化解客戶的防備心
我曾與一位極其嚴謹的德國潛在客戶進行線上會議。在簡報過程中,我能清晰感受到對方基於專業性的強烈防備心與質疑態度。我隨即暫停簡報,真誠地說道:「Mr. Schmidt, I appreciate your rigorous questions. It shows your professionalism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Perhaps we can pause the presentation, and you can tell me what are the top 3 concerns you have right now? Let's solve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first.」 (施密特先生,我非常欣賞您嚴謹的提問,這體現了您的專業精神。或許我們可以暫停簡報,由您直接告訴我,您目前最關切的三個問題是什麼?讓我們優先解決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銷售話術的轉變,讓對方感受到其專業意見被尊重,也成功地將對話從「單向推銷」轉變為「協同解決問題」,極大地改善了後續溝通的氛圍與效率。
在數位化時代,卓越的銷售技巧與話術,必須與強大的數位工具相結合,才能發揮出倍增效應。這也正是 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核心價值所在。
若您仍依賴 Excel 或筆記本管理客戶互動,當客戶數量增長,您將無法精準回憶與每位客戶的溝通細節與關鍵點。
一個優秀的 CRM 系統能整合所有客戶互動數據:Email 往來、即時通訊對話、會議紀要。在跟進客戶前,快速調閱其完整互動歷史,能讓您的銷售話術更具個人化與針對性。您更可以將團隊驗證過的最優陌開話術模板存入系統,實現知識共享與持續迭代。
CRM 不僅是記錄工具,更是分析引擎。通過數據看板,您可以清晰洞察:
哪一版開發信模板的開信率與回覆率最高?
哪一種銷售話術框架最容易促成下一步的會議邀約?
一個潛在客戶從初次接觸到成交,平均需要多少次跟進行動?
數據驅動的決策,能幫助您和團隊淘汰低效話術,複製成功模式,確保每一分銷售精力都投入在最高回報的活動上。
OKKI 案例: 一人外銷團隊如何靠 CRM 提升 50% 效率
我們的一家禮品出口客戶,屬於典型的一人公司。創始人需兼顧市場開發、訂單處理與客戶服務。在導入 OKKI CRM 之前,他每日大量時間被耗費在整理客戶資料與手動回覆郵件上。導入後,他利用 AI 精準開發功能高效獲取潛在客戶,並設定標準化的銷售話術模板進行半自動化跟進。系統自動提醒跟進任務,並完整記錄所有互動軌跡。僅半年時間,其陌生開發效率提升超過50%,使他能將更多精力聚焦於高價值的訂單談判與客戶關係維護,從而實現了業績的穩健增長。
首先,將拒絕視為數據點,而非個人挫敗。分析拒絕的可能原因:是價值主張不清晰,還是目標人群不對?下次溝通時,嘗試將陳述句改為疑問句,例如:「我今天聯絡您,主要是想請教一個關於 [客戶行業痛點] 的問題,不知您是否方便分享一些看法?」將「推銷」轉變為「請教」,能有效降低對方的防禦心理。
絕對禁止。本文提供的範例是「戰術框架」與「思維啟發」,而非供您逐字背誦的「劇本」。最有效的銷售話術,是您將這些框架內化後,結合自身專業、個性以及對客戶的深刻理解,所產生的自然、真誠且具備說服力的表達。
三大常見錯誤:
主旨無吸引力:導致郵件在收件箱中被直接忽略。
內容冗長失焦:未能在三秒內傳達核心價值。
過度自我中心:通篇只談「我們公司多棒、我們產品多好」,而未闡明「這對您有何益處」。
必須調整。如前文所述,對美國客戶應單刀直入,對日本客戶需注重禮儀與鋪陳,對拉美客戶則應先建立人際關係。一套話術通行全球的時代早已結束,在地化溝通是現代外貿業務的基本素養。
切勿僅僅回覆一份報價單。這是一個絕佳的溝通與需求挖掘機會。您應回覆:「好的,非常樂意為您提供報價。為確保方案最符合貴司需求,可否請您提供更詳細的規格、預計採購量與目標市場資訊?這將幫助我為您評估最精準的價格與交期。」利用此機會將對話引向深入,避免淪為被動的比價對象。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銷售話術是「骨架」,提供了溝通的邏輯結構與核心價值點。而溝通技巧(如傾聽、同理心、提問能力)則是「血肉」,它讓話術變得有溫度、具備感染力。有術無道,流於油滑;有道無術,則難以落地。
最快的方法有三:
模仿與拆解:仔細聆聽並分析資深前輩與客戶的溝通錄音,拆解其話術結構與邏輯。
建立個人話術庫:利用 CRM 或筆記工具,系統化地記錄有效的表達方式、客戶的典型異議以及您的最佳應對策略。
刻意練習與複盤:每次與客戶溝通後,進行簡短複盤:哪個環節處理得好?哪個問題可以問得更精準?通過持續的實踐與修正循環,您的銷售技巧與話術才能真正內化為您的專業能力。
上一篇: 銷售流程與售後服務流程完整指南(含銷售流程步驟、銷售流程圖與銷售循環解析)